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贤   当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第二届孙氏十八公联谊会成员名单
网站收支明细
祖从山西来(再版本)
孙氏企业家名录
祖从山西来——孙氏十八公移民故事
孙氏十八公家族 各地联络人
孙氏十八公家族网 功德榜
 
各地孙氏
河南范县凤凰岭
河南范县张庄旧城
河南内黄孙俄村
河南太康孙桥
河南封丘东仲宫村
河南卫辉梨园村
江苏徐州丰县常店
江苏徐州丰县孙洼
江苏徐州沛县
江苏徐州睢宁常青
山东曹县娘娘营
山东曹县魏湾孙集
山东茌平孙庄
山东济宁玉堂
山东济宁长沟镇孙街
山东嘉祥县花林村
山东金乡县草庙村
山东金乡县孙大楼村
山东金乡县孙桁
山东金乡县王丕孙庄
山东巨野孙大庙
山东梁山袁口东孙庄
山东滕州奎子
山东鱼台孙桥
山东微山孙庄(欢上)
山东鱼台孙阁(孙庙)
山东鱼台孙屯
山东郓城孙马厂
谱序祭文         
 
【徐州沛县】2022版沛县孙氏谱序
来源:孙氏十八公家族网
作者:沛县孙氏
2023-06-13
评论:0  点击:157



六修族谱序
    
   公元二零二零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份。对中华民族来说,十四亿中国人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顶住了世界反华势力的打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于居贤公系下孙氏家族来说,数万族人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启动了六修大合谱的浩大工程,从此结束了各支系自行修谱的历史。
    
   公元二零二一年,又将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年份。中国人民要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国家在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同时,开启社会主义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对于居贤公系下孙氏家族来说,一部新的巨型族谱将要展示在族人面前,居贤公碑亭和孙氏祠堂将要落成,孙氏先人数百年孜孜以求的孙氏大统一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事实就是这样,任何一个家族的兴衰都是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始迁祖居贤公和他的兄弟们之所以背井离乡、不远千里从山西省迁到古沛之地安家落户,完全是他们所处的元末明初时代的战乱所造成的;居贤公的后人们之所以又从孙井分迁到苏鲁豫皖各地,也主要是常年频发的水灾逼迫的;居贤公的后人们之所以渐渐疏远,甚至见面不相识,亲人如同陌路,那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困难等等原因造成的。六百多年之中,虽有许多热心家族事业的先人不断努力,在条件落后的社会环境里,修成一部全面的族谱就只能是一个梦想。而今天,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日益强大、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交通信息的日益畅通,我们孙氏家族的大合谱终于水到渠成了。
 
   诚然,一个家族的兴盛也离不开那些热心家族事业的族人的不懈努力。就我们孙氏家族来说,这六次续修族谱的活动就是最好的体现。这一次次的修谱,虽然多是各支系自行纂修,但从总体上保证了世代的延续,不至于紊乱;也使族人之间保持了基本的联系,不至于对面却视同胡越;更重要的是,使得孙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得以保持和延续,比如我们的先人孙康映雪苦读的精神总是在影响着孙氏青少年,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为了续修族谱,我们许多先人忘我执着的精神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十七世先人起柱公说:“每日时间如提其耳,只觉谱牒常在面前,刻刻难忘。”  
   二十四世文彩公因逃水在萧邑教读时,遇到端公携谱过访,毫不犹豫地提笔将我支谱抄录下来,使得这部老谱得以保存,成为探讨苏鲁豫皖映雪堂孙氏迁徙和繁衍情况的根本依据,成为居贤公系下孙氏今日得以大团圆的基础性文件,其功劳可谓大矣!

   二十四世知信公积极参与孙氏族谱的续修,但在未完成之际,得了重病,他谆谆告诫说:“诸位兄弟宜力为之,不可推任别人,今岁我准归阴,须行继前以及后,使孙氏之脉系长存,根本枝叶永垂不朽。”这种在临危之际还时时记挂着族谱事业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啊!

   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前人费尽千辛万苦纂修的族谱一次次地被兵燹洪水毁灭;令人敬仰的是,我们的前人在每一次族谱被毁灭后又再一次从头开始,即使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也要为孙氏家族保存珍贵的资料。二十六世际运公在他的谱序中说道:“予父年已七旬,有先祖手泽书世谱一册,只记六世,命不肖再续。”这是一家数代人默默地执着于族谱事业的又一生动例证。

   二十六世瑞瓒公在他的谱序中说道:“我伯父惟一公,食廪饩后,瞻祖居漫散,宗排紊乱,引为憾事,爰商诸族人,倡修谱牒,惜录稿未成,病染消渴,赍志以殁。”这位“惟一公”就是知信公序言中提到的德明公,又是一位抱病为孙氏族谱操碎了心的先辈,值得我们孙氏后人永远感念。

   一九四八年冬,宪曾、宪贡公系下在耿庄设局修谱,二十六世瑞图公忙于采访,顶风冒雪,日夜劳碌,终至染病在身,突然逝世在工作岗位上,为家族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百年以来为孙氏家谱的续修而做出巨大贡献甚至牺牲的人物和事迹真是不胜枚举。

   事实上,在过去时代续修族谱还会面临许许多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困难。
 
   首先是经济困难。那时的百姓贫穷得连饭也吃不上,按人头均摊个三元五元都感到十分困难,怎会有像我们今天这样全靠族人自觉捐款的情况?族谱编修人员常常是自己背着干粮参加活动。第二是交通不便。那时的采访和人员集中全靠每个人的两条腿跑路,那时没有自行车,更不要说现在家家都有的小汽车了。冬天蹅着冰雪,夏天冒着酷暑,风里来雨里去,所受的困苦可想而知。第三是信息闭塞。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靠口头传达,没有电话,更不要说现在人人都有的手机了。过去读书识字的人很少,文化落后,人们很少了解家族文化信息,族谱上很难见到姓氏来源、堂号来历、始迁祖及繁衍生息等情况的介绍。第四是工具落后。过去整理族谱资料全靠用笔抄写,又劳累又浪费时间,不像现在用手机、用电脑,有现代化的印刷设备,还能加上各种彩图。第五是要冒风险。如一九六二年三修时期,当时的社会气氛不容许修谱,参加修谱的人随时会遭到惩罚,有公职的更要冒着被开除甚至坐牢的危险。以上所有这些困难也是许多次编修中途而废、不能进行到底的重要原因。

    但是,即使面对这么多的难处,还是有许多族人从孙氏大家族的长远利益出发,为了孙氏大家族的亲情团结和脉系绵延而奉献出自己的热诚。这是我们所有孙氏族人要永远感谢并记住他们的。

   正是他们这种热诚的奉献和不屈不挠的努力,使得我们孙氏族人越来越明白我们孙氏各支系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使得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越来越觉得实现孙氏大合谱的不可拖延。

   清朝光绪年间,北房的雨田、书田和知信公与南房的德元、德明公等已经启动共同修谱,但最终没有成功。后来由于战乱频仍,拖延了下来,直到一九六二年,社会稳定天下太平,南北房支联合的愿望又一次激发了出来。即使生活困难、气氛恶劣,南北房还是坐到了一起,制定了统一使用的班辈字,写出了各房支共同使用的《孙氏南北四支联谱序》,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南房二支成功印制了族谱。到了一九九一年一月四修时,耿孟庄发现了文彩公于清代咸丰年间手抄的老谱,四天后,南北房各支十八个村庄的四十八人齐聚韩庄村,充分研究和肯定了这部手抄谱的真实性和伟大意义。这部手抄本虽然不是老谱全貌,但却清楚地记载着各房支有着一位共同的始迁祖居贤公,记载着居贤公兄弟数人的所由来和繁衍发展情况。这样,充塞在族人心头百年的模糊感觉终于得到了明确而肯定的答案,族人之间的亲情就更加密切而深厚了。从此,实现居贤公系下各支系的大合谱,就像滔滔的长江水滚滚流向大海一样,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了。这就为五修之后不足二十年的六修大合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文彩公手抄谱提供的信息为六修合谱提供了理论、思想和感情的坚实基础,那么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的提高则为六修大合谱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伟大的国家经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发展,社会稳定,政治昌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交通发达,信息畅通……这都是数万人众能够合成一部大谱的外部条件,这也是一个家族的兴盛离不开国家民族兴盛的最好例证。

   早在五修之后,沛县孙氏家族就成立了宗亲会,设置了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职位,每年举行一次联谊会,除交流信息、密切感情外,开始酝酿大合谱的事宜。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前期准备工作,于二零二零年七月十九日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了谱委会、编委会以及各支系的分会,这又为六修大合谱准备了坚实有效的组织基础。

   我们孙氏大家族真是幸运,深厚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物质基础、有效的组织基础三个条件就在公元二零二零年齐备了,就在我们孙氏家族齐备了,六修大合谱的工程就顺理成章地启动了!
   自从六修谱启动以来,孙氏族人真是人人怀有兴奋的心情,为这一工程添砖加瓦,有的出谋划策,有的保驾护航,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特别是工作人员,有的是花甲、古稀之年,不惜放弃自由悠闲的个人生活为修谱奔忙;有的是正当中年事业在身,更是挤出时间为修谱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也有的痴迷于孙氏文化的探究,为孙氏文化更深入更长远更广阔的发展探索和开辟着道路。尤其令人高兴的是,这次六修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年轻人,他们将会成为第七次修谱的中坚力量,使我们孙氏大家族的续谱事业后继有人。

   诚然,本次六修由于涉及沛地及苏鲁豫皖各地孙氏数万人众,是一项空前的浩大工程,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人员难集中,材料不充分,更加上我们能力有限,工作不细,一定存在许多差错或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还有居贤公系下部分族人没有参与进来,与居圣、居正、居中、居考诸公系下还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些更大量的工作只有等待后人们去做了,我们也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后人们能够做好这些工作。对于本次族谱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我们真诚地敬请族众批评指正。
   
   二十八世孙  尊斌谨序
  公元二零二一年正月 

六修族谱序     
   回首数千年,沧桑巨变。煌煌吾祖,泱泱孙氏。世世代代秉承忠孝节义,祖祖辈辈勤俭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绵绵瓜瓞,开枝散叶,枝繁叶茂。映雪后裔,人才辈出,风流名人,灿若群星,令世人惊羡。不胜欣慰,倍感自豪。姓氏浩瀚之海,孙氏浪花尤为澎湃;姓氏无际星空,孙氏之星格外明亮。妙哉!幸哉!伟哉!
   人必有祖。祖宗姓氏,必有其源。寻根问祖,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树高千丈不忘根。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和善行义举,继承和发扬先祖高尚的家国情怀和优良的家教家风,乃是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喜逢盛世,国泰民安,六修族谱恰逢其时。映雪族人情真真翘首以待,意切切欢呼雀跃。在全体族人大力支持和以尊斌为首的编辑委员会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一部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六修族谱如期完成,完美收官,可谓功莫大焉,可喜可贺!此等足以彰显映雪家族的凝聚力、同心力,充分体现了映雪家族有识之士识大体、顾大局的全局观念,令人欣慰,令人感慨,令人肃然起敬。    
   百川归海,九九归一。同根同源同祖,同德同心同力。映雪先祖,人人敬仰;映雪故事,个个颂扬;映雪精神,代代相传。前人榜样在,后人识所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吾辈人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红心永不变。以德传家,以勤兴家,以廉养家。生为国家,死为国家,侠肝义胆,誉满天下;生为人民,死为人民,披肝沥胆,无愧先祖。不为千古靖节名,只留清白在人间。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奋勇当先,再振雄风,勇立潮头,建功立业。为建成民主、富强、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强国添砖加瓦,为映雪先辈增彩添光。为映雪先祖骄傲,为映雪族人自豪,为映雪人你我喝彩!
    
   二十七世孙   洪洋谨序

 
六修族谱序    
  纵观华夏五千载,嗟我孙氏远流长。吾族先贤曾映雪,书香辈辈出栋梁。
  我姬姓孙氏,始于周代,耀于康祖,映雪传家,叶茂枝荣。是为旺族!   
   据史记,六百年前,始祖居贤公携众由山西省太原府平远县迁入古沛孙井村,几百年来,人口繁衍达数万,而浓浓的血脉亲情,维系着每个族人对先祖的敬慕,而对先祖的缅怀,最好的表达就是对家谱的修治和传承。
    
   值六修族谱告竣之际,尊斌老侄推我为序,吾感于大功将成,欣然提笔而为之。
  
   常言道“盛世修志”,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史记,她记录着该家族的起源、繁衍发展、迁徙的过程,涵盖了家族的文化传承、家规家训、事迹恩荣等各个方面,翻开谱牒,就如同打开这个家族的历史画卷。
    
   古人云,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如同一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起伏,在未知的道路上前行,历次修谱的族贤就是长河上的纤夫,道路上的明灯,他们在为这个家族总结过去,指点前程。
    
   清朝康熙年间,由十七世祖起轩公、起柱公写序的族谱,应是我们所知孙氏迁民以来最早的一部族谱。可惜由于黄河水患,这部族谱不幸遗失,长期不为后人所知。一九九一年文彩公手抄本面世后被称作创修。
    
   清朝光绪元年,由南北房先贤德元公、德明公、志端公、书田公、雨田公、知信公等发起了续修,可惜没有成功。此次在一九九一年文彩公手抄谱面世后被称作二修。民国十年,耿孟庄支荣先公、荣锦公,会同孙洼志谦公、瑞瓒公等人再一次搜集整理家谱资料,完善了底稿,又未能排版承印。
    
   几乎同时,孙桥支和孙大庄支允良公、允祥公、培智公、荣昌公、志元公、志平公等也在积极组织修谱,并于民国十二年印制成功了《彭城孙氏族谱》。南房二支又于一九四八年撰成了新的谱稿,可惜由于时局混乱,没有印制。这两次撰修于一九六二年三修时分别被称作一修、二修。
   
   一九六二年,由南北各个房支共同发起的族谱续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及丰县、沛县、微山、鱼台、铜山、滕县等周边地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匮乏,各支族众不遗余力,克服种种困难,各自完成了样稿,由于受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困扰,最终还是只有孙桥支和孙大庄支完成了排版印刷,此次被称为三修。
    
   四修是在一九九一年,各支在一九六二年拟定的二十个宗排字的基础上新增十个宗排字,参照同年腊月发现的清代老谱,统一了世系。清代老谱的发现在沛县孙氏及周边地区的孙氏宗亲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为映雪堂孙氏的联络、交流、商讨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更加强化了全族宗亲和睦共荣的意识,为沛县孙氏宗亲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随着全族宗亲亲密的交流,共识越来越广泛,二零零六年沛县映雪堂孙氏宗亲会应运而生,每年一次的年会举行得热烈而有序,宗亲会的工作展现出了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为孙氏家族事业的兴旺繁荣聚力领航。
    
   五修族谱是在各支自身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先后发起的,自二零零一年起至二零零八年,孙大庄、孙桥、孙路口、孙庙、孙井、耿孟庄陆续完成修谱工作。
 
   二零二零年年七月十九号,由沛县孙氏宗亲会组织召开的第六次统一修谱会议隆重召开,各支代表欢聚一堂,会长尊康侄主持发言,宣读六修工作安排事项,讨论通过六修谱委会成员、编纂委员会成员,会议宣布六修工作全面展开,并预祝早日告竣。
   
与会人员一致赞成宗亲会的工作安排,各位族亲表态发言,各任其职,齐心协力,共谋家事。
   此次六修,恰逢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安居乐业。老中青三结合的人事组成,充分体现了我孙氏家族事业未来的希望和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宗亲会的坚强领导,有各位族人的无私奉献,六修族谱工作一定能够早日圆满成功!  
   二十七世孙  贤民 谨序

 六修谱序     
   根据历史记载和最新资料显示,吾支系卫国姬姓康叔的后裔,堂号为映雪堂
   吾支于清康熙四十六年由族太高祖镜公第一次创立家谱告成;相继于嘉庆二十年由族太曾祖作历公续修谱告成;清道光二十五年由族太曾祖作历公、桐公、坤公第三次续修谱告成;清道光六年由族太曾祖维清公、维镜公、维精公创修孙瓦屋、孙路口家谱;清光绪三十四年族高祖广恩公、曾祖爱璋公第四次续修谱告成;公元一九六二年由族曾祖爱敬公,祖维典公、兄衍祥公第五次续修谱告成;公元一九九一年由族祖维典公、伯良玉公、叔良栋公、兄衍亮公、衍玉公、衍弟公、衍明公等第六次续修谱告成;公元二零零五年由族伯良英公,叔良栋公、良武公、良群公、祖维明公、兄衍明公、侄孙策与孙庄支族兄献文公,侄兴民等第七次续修族谱,在别支房为第五次续修谱将孙庙支、孙庄支、孙瓦屋支、孙路口支、孙范庄支汇编为一本谱册,次年告成。  
   吾支第一至第七次立谱、续谱都因范围较小,所列世系现废除。公元二零二零年,在众族齐心协力下,成立了沛县孙氏宗亲会,将映雪堂居贤公为始迁祖的后裔基本上统一在一个谱册里,为将来孙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为第六次续谱,定始迁祖居贤公为一世祖,“贤”字辈为二十七世。
    
   吾支系在宗亲会的大力支持下,集思广益,在完善原有的信息同时对四十岁以上人员自愿增添相片,使谱册字画结合,意义深刻,彰显了宗亲的形象,更具有纪念珍藏的历史价值。

   为了尽快更好完成历史使命,采取分支负责制。孙庙支:开锋、开民、孙伟、远洲;关帝庙支:衍明、孙锋、贤好、开成、开峰、孙策;孙庄支:绍平、献文、海浪;孙瓦屋支:玉清、玉明、明远、开华、远磊、忠彪、平远;孙路口支:开朗、开彦、开铎;孙范庄支:献模、孙敏、孙建、大忠。
    
   我们把采集到的信息汇总到开民处,进行电子输入,打印校对五六次。再把电子稿传到南京孙剑处,又打印校对三次,特别对照片校对达到百分之百正确。历时一载有余现终于告成,值得庆幸。  

   因时间仓促,部分宗亲未能取得联系,有的也无法联系到。望后人多方联系,也请迁出的族众尽快归宗接祖,早日完善族谱大业。

二十八世孙   开彦  开民   谨识 

映雪堂江苏徐州沛县孙氏始祖居贤公,原本居住在山西平遥,后东迁至此。民间一直传说:沛南沛北原本一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是各支系单独修谱。一九九一年发现了咸丰年间的文彩公手抄本,更加证实沛南、沛北孙氏是一脉无疑。全族本该有一部完整的统一的谱,也是几代人的心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孙井支系在五修族谱时,在个别人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将世系接续到山东鄄城向儒公系下,并将堂号改成富春堂,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和十分严重的后果。于是魏庙支、孙庄孙庙孙路口支、耿孟庄支只能是各自独立修谱。

二零一九年初夏,苏鲁豫皖孙氏十八公研究会决定在沛县召开第三届研讨会。会前,我与族弟少林、族曾孙小方等人与孙井族亲沟通多次,终于达成共识:由当事人在苏鲁豫皖孙氏十八公研讨会上宣布,决定和山东鄄城中华孙氏通谱断绝谱系关系,重新回到沛县映雪堂孙氏大家族中。这样一来,就为沛南沛北孙氏合谱扫清了障碍。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六日,族祖洪洋、贤民,族伯尊斌,族叔尊康、尊海、尊文、开民,族兄伟涵、守卫,族弟少林,族侄法忠,族孙义绍,族曾孙小方等人在城北小聚,大家一致商议:沛县孙氏现在必须联谱了。当时年近八旬的族伯尊斌拿出厚厚几本打印样稿,这是他冒着眼疾一笔一划打印出来的,大家深受感动,我与族兄伟涵当场每人捐资二千元,六修族谱正式拉开帷幕。

月余后,在族叔尊康的积极倡导和运作下,映雪堂沛县孙氏六修族谱正式启动。在动员大会上,各支系代表热情洋溢、情绪激昂、激情似火,纷纷表态为了六修联谱,应该不惜余力地贡献所有的力量。

动员大会后,各支系信息采编人员积极开展族人信息登记工作。孙庙孙庄孙范庄支系和孙路口孙瓦屋支系在族叔开民的积极协调下,不足一月就将信息登录完毕,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采集了四十岁以上的族人照片刊登在族谱上。孙大庄孙桥支系在族兄守喜、守义、守峰等人的带领下,多次召开动员、协调大会,专门租用了办公室,印制了修谱纪念品,并借此机会为宪曾公、宪贡公重新立碑。孙井支系在动员大会后,四处走访,积极呼吁,不足月余就筹资十万余元,不仅修复了六百年前的古井遗迹,还专门为始迁祖居贤公树碑立亭,为后人缅怀先祖增添了一处胜迹。

以前我族历次修谱,各支系基本上都是采用的欧式和苏式并存的版式,但由于族人众多,不易查找,本次修谱,版式采用欧苏结合,依旧五世一表,由右向左,世次直行下垂,并用竖线串联,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关系一目了然。每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文字记述其生卒、字、号、功名、配偶、葬地、功绩等。

本次修谱,时间紧、任务重,有些外迁族人信息未能登录,甚为遗憾。另外由于家族大、分布村庄多,有些族人信息资料未能登记齐全,甚至有些错误信息,在此谨表歉意。

二零二一年辛丑菊月中浣谷旦 十九世孙  守剑  沐手拜撰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十八公    苏ICP备16066759号-2